基于垃圾分类的高师院校多专业渗透环境教育路径研究On Path of Multi-disciplinar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李雪静;申秀英;刘颖超;
摘要(Abstract):
垃圾分类的推行与环境教育的开展密切相关。通过分析高师院校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建立多轮驱动的高师院校环境教育模型。以衡阳师范学院为案例,结合地理科学、生物科学、化学三个专业,探索多专业渗透的环境教育路径,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高师院校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专业渗透性不强、与垃圾分类联系不够紧密;2.高师院校应把环境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形成覆盖面广、专业性强、延展度高的环境教育模式;3.各专业应结合课程特性,开展专业渗透性强的环境教育。
关键词(KeyWords): 垃圾分类;环境教育;多专业渗透;衡阳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面向垃圾分类的地方师范院校通识性环境教育途径探索”(19K012)
作者(Authors): 李雪静;申秀英;刘颖超;
DOI: 10.13914/j.cnki.cn43-1453/z.2021.06.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梅.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0):98-101.
- [2]杜春林,黄涛珍.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困境与创新路径[J].行政论坛,2019,26(4):116-121.
- [3]徐林,凌卯亮,卢昱杰.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7,14(1):142-153.
- [4]吕维霞,杜娟.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5(1):39-53.
- [5]薛立强,范文宇.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的公共管理问题:国内研究述评及展望[J].公共行政评论,2017,10(1):172-196.
- [6]陈海滨,胡洋,刘芳芳,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引发的全民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75-78.
- [7]邱晓稳.同心合力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J].中华建设,2018(10):14-17.
- [8]柯善北.垃圾分类--“生态文明工程”突围尚需时日[J].中华建设,2018(10):6-7.
- [9]兰亚军,Chen Li.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垃圾分类市场化改革[J].生态文明新时代,2018(6):72-81.
- [10]应雁.生活垃圾分类的地方立法研究--基于12城市立法的比较[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9,41(4):120-128.
- [11]张振克,魏桂红.略论中国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3):86-89.
- [12]印卫东.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2(5):103-104.
- [13]佚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11):91-95.
- [14]沈明霞.学会关心:环境教育理念对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4):67-73.
- [15]高晓清,刘湘溶,白解红,等.师范院校环境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05(2):54-58.
- [16]王磊.论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4(1):186-189.
- [17]杨金兰.高校环境教育问题现状分析[J].知识经济,2014(2):147.
- [18]王然,孙梣娴,成金华,等.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基于全国152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5):21-27.
- [19]李亚贞.环境工程中垃圾处理利用的相关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11):36-37.
- [20]慕晓茹,王娟.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环境教育,2002(3):38-39.
- [21]黄波.化学工业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J].科技风,2019(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