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长泰;
人本思想是船山学说的重要内容。船山人本思想的建构以天道为理论依据,建构人的主体性、仁义性和生命性的特征,凸显了其以阳性为根本的思想特质。船山人本思想的天道依据以乾道、易道和气道三层逻辑进行展开,彰显了天道的行健、吉利和生生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建构了健强、仁吉和生存为根本的人本思想。乾道以健为本,要求建构大德和正德,实现以人为本。易道以变为本,要求建构仁德和吉德,实现以人为本。气道以化为本,要求建构生命保障并进行人性培育,实现以人为本。船山人本思想的三层天道依据体现了天道大德和人性化育的基本特征,以大德培育、气化育人为路径通向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2022年01期 v.43;No.245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2K] - 吴戬;
王夫之与钟嵘的诗学兼具儒道互补的特征,他们在创作方法论、艺术效果论、诗体偏好、诗风反思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典范选择、语言风格、社会取向等方面多有差异。相对而言,钟嵘注重灿烂的感性与丰厚的审美意味的统一,呈现出前瞻而纯粹的艺术诉求;王夫之则深刻地认识到审美形态与主体人格、社会风尚的互涵性,强调以隐性关怀、内在超越的方式对现实进行纠偏补弊、正本清源,让诗道和人道回归温雅平和之境,彰显出鲜明的士大夫情怀,其情景化感性的背后沉淀着深刻的理性,较之钟嵘更为复合厚重。
2022年01期 v.43;No.245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 王荣翠;
王船山通过己物之辨批判明朝晚期的空谈心性之风,打通了思想的界限。他把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关系看成是内在的、本质的和构成性的,具有循环的生态性、内在他者性、工夫实践性等多重意蕴。他的循环转化思想与生态哲学中生命系统的循环性不谋而合,他的阴阳二气的交感思想与黑格尔相互承认的思想构成对话,他对圣人成德工夫实践的追溯是对儒家修己治人之学的重构与深思。所有这些都与“晚明”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和社会氛围有关。船山通过追溯原初儒家的价值立场与生活方式来回应时代的问题,借鉴易学中“气”的阴阳动静之理,理清了儒家与道家、佛家之学的深层联系,理清了原初儒家及后学的差异,对于应对当今新的社会思想状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022年01期 v.43;No.245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