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最;唐梁凤;许江燕;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国传统民族精神和中国智慧。现有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形态研究,尚未从整体视角系统分析文化景观基因信息链的空间形态特征。本文以张谷英村为例,结合文化景观基因信息链,运用形态特征基本分析模式探究信息链的空间形态特征,分析空间组织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张谷英村文化景观基因信息链空间形态特征的基本类型有等级型、文脉型和风水型。等级型的民居信息链依宗族礼制的秩序演化,呈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的“丰”字形;文脉型的耕读信息链以耕读文化为脉络隐性发育,呈线性模糊、散点分布的串珠形;风水型的龙形风水信息链是在山水环境和风水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呈虚实相间、巨龙戏珠的树枝形。(2)三类信息链都彰显了联通性、有序性、向心性和韵律性的空间组织规律。(3)信息链的发育和形成主要受自然山水、宗族血缘、儒家礼制和风水思想四个方面的影响。
2023年03期 v.44;No.253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0K] - 周佳露;邓运员;
本文以湘西湘南地区20个传统村落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破碎度指标对传统村落的建筑景观破碎化进行测度,并分析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破碎化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在20个传统村落中,湘西湘南地区传统村落中的传统建筑分布相对集中,现代建筑多散落在核心建筑区的边缘,呈不规则分布,发散性较大;(2)20个传统村落中,建筑景观破碎化最严重的三个传统村落依次是翁高村、吉郎村和楼田村,最轻微的三个传统村落依次为寿州村、坳上村和石堰坪村。(3)湘西湘南地区20个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总体上中等偏高,且各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破碎化程度差异明显,破碎度等级为Ⅲ级的传统村落数量最多。(4)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影响湘西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破碎化程度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城镇化的推进是影响湘南地区建筑景观破碎化的重要因子。
2023年03期 v.44;No.253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4K] - 贺溪;廖健;黄佳;胡兵;
本文以长沙段湘江古镇群为例,探讨元宇宙视域下,数字博物馆与传统文化保护的结合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阐述了元宇宙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数字博物馆和传统村落的结合方式。然后,分析了元宇宙视域下数字博物馆的构建策略和实践,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构建过程和效果。接着,讨论了数字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和挑战,并提出了提升数字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性的建议和策略。最后,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数字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保护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3年03期 v.44;No.253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