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名栏——船山研究

  • 许冠三的船山学研究

    朱迪光;

    许冠三研究王船山的宇宙观、知识论、历史哲学,全面构拟了王船山的哲学体系,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式,以历史语意分析为主,其要点或步骤为:一是依素材出现之先后,出现之脉络及其层次之高低,于词语运用中,求概念之异同;二是于概念之异同中,求理路之会通;三是于理路之会通中,求思路之联贯;四是于思路之联贯中,求其思想生命之成长历程与演变轨迹。许氏成果的取得是吸收前人尤其是当代大陆学者的研究成果而有所发展的结果。当然,许氏船山学研究亦存在不足,其船山哲学体系的建构多是许氏的一己之见。

    2018年04期 v.39;No.22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王船山隆德重法思想的伦理意蕴及其当代启示

    刘遥阳;

    王船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隆德重法思想体现了为政以德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他立法为民的民本政治诉求,这种重视儒家礼治思想与道义教化相结合的政治伦理路径蕴含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尤其对我们当代的和谐社会建设与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8年04期 v.39;No.224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提升船山学研究的品位

    卢从绪;

    要把船山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峰,就要提升船山学研究的品位。要把船山思想同儒、道思想结合起来研究;要博览儒、道经典,找出《船山全书》与之相通之处;必须深入研读《船山全书》,准确训释其中的文字、词语,弄通其语句的特殊含义,从而准确解读其立场、观点和思想;要研读船山学研究已有的专论、专著,找出发明点;要找准和运用最有效的研究方法。

    2018年04期 v.39;No.22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船山志气观探微

    吴峰鑫;

    志气关系在中国哲学中属于心气的关系范畴,最早由孟子系统提出,而船山则继承并深化了这一思想。在对"志""气"的内涵进行系统而深刻阐述的基础上,船山认为志不能独重、气也不应独轻,志气的关系应当是不离互依、相交为功。而志气关系辩证的深刻意义在于,道德修养实践功夫的切实展开,也即以道持志、集义养气,从而达到不动心以成浩然之气。

    2018年04期 v.39;No.224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试论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船山学渊源

    吴戬;

    毛泽东融汇中国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建立起实践哲学的思想体系。认真寻绎其认识论思想,可以发现传统思想的深刻印记。在知识的来源与标准、认识的类型与阶段、致知的方法与手段方面,与船山思想颇具相关性,或直接吸收借鉴,或创造性转化,或批判性超越。可以说,王夫之不仅是毛泽东早期思想的重要泉源,也堪称毛泽东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前提与历史纽带。

    2018年04期 v.39;No.224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栏

  • 论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实践

    陈丽;吕飞;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党的建设创新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出发,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切口、以组织建设为基石、以作风建设为突破、以纪律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依托、以反腐倡廉建设为抓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使得党的建设取得了新实效,我们的党迎来了新气象、新面貌,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

    2018年04期 v.39;No.224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困境与出路——文化自信之困及何以走出困境

    李秀娟;

    中华民族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着主体、主观和客体、客观困境。中华民族的整体进步,为文化自信夯实了基础;传统文化自身的独特魅力,为走出文化自信之困提供了思想源泉。化解文化自信之困,必须破除西方文化的话语霸权;激活传统文化,并进行创造性转化;主动输出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2018年04期 v.39;No.224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哲学

  • 阿伦特论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

    舒远招;鄢梦瑶;

    汉娜·阿伦特认为西方政治思想传统起于柏拉图,终于马克思。在她看来,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开创的关键点在于苏格拉底之死,这直接导致柏拉图采取一种截然不同的哲学方式来处理城邦的政治事务,使哲学与政治分离并处于一种紧张关系之中。亚里士多德继承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提出沉思生活高于政治生活的观点,由此加固了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根基。这一传统在马克思的政治思想中迎来了终结。阿伦特认为,在马克思政治思想中有三个重要论题:"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暴力是历史的助产婆"和"支配他者的人,不能获得自由"。正是凭借这三个论题,马克思已经不自觉地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发起了挑战。的确,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具有突出实践的倾向,颠倒了"哲学"高于"政治"的传统秩序,对"观念论"式的西方政治思想传统造成了致命一击。

    2018年04期 v.39;No.224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论语》中关于“学”的内涵及方式

    赵志浩;

    《论语》确立了"学"在每个人生命成长、精神成长和品质素养提升等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强调了"学"的主要内容应侧重于道德境界层面。在"学"的态度上,《论语》强调谦虚心态的重要性,主张要向一切人学习;在"学"的方式上,强调要把"学"和"思"结合起来。通过主动自觉地学习圣贤之道,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从而确立了人的道德主体地位。

    2018年04期 v.39;No.224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法学

  • 教育法基本原则的冲突及其整合

    胡峻;

    教育法基本原则的冲突是教育法律冲突中的一种形式,其不仅表现为基本原则之间的冲突,也表现为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之间、基本原则与教育法规则之间的冲突。教育法基本原则的冲突是一种竞争或优先关系,而不是一种矛盾或对立关系。解决教育法基本原则冲突的基本方法是权衡,明确教育法基本原则确立的标准是从立法上避免原则冲突之根本,教育法基本原则的冲突在法治教育实践中往往要通过转化为具体规则之间的冲突来化解。

    2018年04期 v.39;No.224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亲属容留吸毒行为的处罚边界厘定——基于中立帮助行为理论的思考

    陈统;

    中立帮助行为理论可以为特殊主体容留吸毒行为的处罚范围提供理论支撑。具体来说,在对特殊主体容留吸毒的行为科处刑罚时,可借鉴中立帮助行为的利益衡量说理论,对法益保护和行为自由进行利益权衡,以此厘定发生在亲属等关系中的容留吸毒的帮助行为的刑事可罚性。通过规范评价其行为对增加吸毒者实行吸毒行为的结果发生是否为法所不允许,并在充分考虑到对社会人伦感情和刑法谦抑性特点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可以将包括亲属关系在内的特殊关系中的容留吸毒行为排除在可罚范围之外。

    2018年04期 v.39;No.224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论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法律问题

    罗文正;郭毓川;王子纯;

    聚落文化遗产的传统保护手段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数字化保护手段是聚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手段。聚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面临的法律问题主要有适用法律的认定、版权归属、利益分配和成果的使用等四个方面。加强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立法、明确版权归属,建立成果使用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加强成果使用的引导是对聚落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的有效手段。

    2018年04期 v.39;No.224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历史

  • 唐代两朝宰相刘瞻家世生平考

    刘范弟;

    刘景、刘瞻、刘赞三人,是唐代后期的三位进士,他们也是祖孙三代人。刘瞻因在懿宗、僖宗时两度担任宰相,两《唐书》有传,故其生平大致可知,但其生年阙如,中进士年及入朝年等记载混乱;而其父刘景、其子刘赞则史料所记有限,两人生年及中进士年全不清楚。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察,初步理清了以上问题。

    2018年04期 v.39;No.224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清代湖北巡抚常大淳母亲及夫人墓志评介

    罗小如;

    2017年11月,衡阳市博物馆在清理上世纪80年代就已入馆但未加整理的历代碑刻时,发现了清代湖北巡抚常大淳为其母亲陈太淑人所撰写的墓志,以及常大淳儿子常豫为其母亲刘太夫人所立之墓志,即"清诰封太淑人常母陈太淑人墓志铭"及"大清常母刘太夫人茔下墓志",此两合墓志为了解和研究衡阳常家,特别是常大淳、常豫父子的事迹以及太平军攻陷武昌的史实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

    2018年04期 v.39;No.224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4K]
  • 武则天执政时期应对后突厥的政策

    赵沈亭;

    武则天执政时期应对后突厥的政策,从执政前期的有限进攻逐渐转向执政后期的收缩,以处理她认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即契丹叛乱,西北边境吐蕃的威胁和国内的政治斗争。文章从武则天掌握政权的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来论述其应对后突厥的政策。前期为从弘道元年(683)(永淳二年,十二月改元弘道)十二月武则天成为皇太后到万岁元年(695年)后突厥默啜可汗派遣使者请降,此时期主要以强硬的对抗为特点。后期为自通天元年(696)到神龙元年(705年)初武则天退位,此时期采取了和战相结合的应对措施,但以消极防御为主,武周政权在与后突厥的交锋中基本处于下风,不断地妥协退让。

    2018年04期 v.39;No.224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王礼培致王文进手札九通考释

    康冬梅;

    王礼培为清末民国著名藏书家和诗人,王文进为民国年间古旧书店文禄堂主人。文章辑录1925至1928年间王礼培致王文进手札九通,内容主要包括买书卖书、委托抵押、垫付息款等事宜。从中可以管窥二人交往的部分细节和经过,对了解王礼培晚年藏书的售出情况及相关古籍的版本和递藏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018年04期 v.39;No.224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清季政府对戏曲禁绝管理方面相关问题研究

    杨继伟;

    道咸以降,清朝各级政府基本延续之前对戏曲以禁为主的管理态度,并在管理措施上一度进一步强化。除在某一时期的某些地方卓有成效外,但总体而言,随着晚清内忧外患和各种新思想的传入,各级政府对戏曲的管理权威不断弱化。其禁绝戏曲方面主要内容有:对部分戏文剧本的禁毁;对多种戏曲形式的限制和禁绝;禁止妇女观戏等。但官方禁戏的言论举措已无力改变民间演剧反禁绝的趋势:戏文剧本屡禁不绝;戏曲样式增加很多且在不断变革中;禁止妇女看戏也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而最终被打破。

    2018年04期 v.39;No.224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文学

  • 从暴力到温情的变奏——余华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关系研究

    涂昊;

    作为先锋派作家的余华,通过语言、结构、叙事方式的形式革新,使得小说创作具有暴力叙事和冷漠叙事的特点。后期,余华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物的情感,他的小说由暴力的冷漠叙事转向的平静的温情叙事,由第三人称叙事转变成第一人称叙事,从物化写作到日常化的比喻,实现由暴力的幻觉到想象的真实的转变。

    2018年04期 v.39;No.224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意识形态的诗性书写——评胡丘陵的长诗写作

    文玲;任美衡;

    胡丘陵的长诗解构了历史虚无主义,以诗歌写作沟通美学与意识形态,从而重返历史。他通过重估历史,确立了人的价值,历史的意义不再是善恶、是非、黑白的区分,而是对人的发现程度。历史在胡丘陵笔下不再是宏大叙事,而是通过个人的伦理选择,重构人的历史,编织了一个人人愿为之奋斗的大国梦。

    2018年04期 v.39;No.224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论作为脱序人的嵇康及其情性观

    秦秋咀;

    嵇康是魏晋之际充满悲剧色彩的脱序人,其主动脱序祈向内在地决定于他的"自得"、"意足"的情性思想。浸润于嵇康作品中的个性化的情感,既是其情性观的外在显现,更是文化激变时代文人兼名士的复杂心声。

    2018年04期 v.39;No.224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方言审美与话语效用——以沈从文作品中方言话语为个案

    董正宇;孙叶林;

    沈从文是湖南凤凰人,湘西方言口语在沈从文创作语言中占据重要地位。方言话语进入现代汉语文学,对于沈从文而言,其审美价值和话语效用主要体现在凸显湘楚语音形象、描摹湘楚人物形象、揭示湘楚文化神髓三个方面。这是沈从文作为南方作家为现代汉语文学建构做出的重要贡献。

    2018年04期 v.39;No.224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南洋”殖民“暴力主义”镜像窥探

    罗克凌;

    在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南洋"殖民主义者形象描写中,西方殖民者包括日本侵略者对"南洋"的入侵统治是建立在无可计数"南洋"当地人民以及底层移民阶层水深火热、痛不欲生的生活处境上的,而这种绝端痛苦生活处境的形成多半与殖民者的"暴力主义"统治息息相关。其暴力手段主要涵含以下三种暴力形态:一,经济暴力;二,军事暴力;三,人道暴力。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南洋"殖民者的暴力主义镜像,揭示出了其复杂多样的"南洋"人物形象描写之文学面相。

    2018年04期 v.39;No.224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文化研究与传播

  • 小说外译中的语言、政治与国家形象——以《狼图腾》英、法翻译为例

    陈水平;

    语言符号的非中立性使其往往沦为权力与意识形态的同谋,通过不断的重复书写/翻译,从而帮助塑造了本土典律中异国他乡的形象。文章以"中国版权神话"《狼图腾》的英、法翻译为例,探寻了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位译者如何通过对语言和文本的操控最终建构起两个截然不同的中国国家形象,以及在译本的传播过程中,不同的出版赞助人又如何通过对元文本的操控来保证这两种不同的形象最终能准确无误地被目的读者所解读和接受,从而使小说中传播的他国形象最终得以确立。

    2018年04期 v.39;No.224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高校英汉语码混用的成因探析

    欧小艳;陈文萃;

    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造就了一种独特的社会语言现象——"英汉语码混用",这种语言现象在我国高校中尤为频繁出现。因此,文章以高校英汉语码混用的语言现象为研究背景,结合英汉语码混用的概念和特征,从语言自身方面、社会环境方面、使用心理方面阐述高校英汉语码混用的成因,探讨英汉语码混用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2018年04期 v.39;No.224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无处可逃:对《人性的污秽》中的生存困境的解读

    汤艳娟;

    文章从逃离的动机,逃离的结果和无处可逃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逃离"是男女主人公不满现实,追求自我价值的一种反抗,而"无处可逃"是美国社会一直存在的种族歧视、民族优越感、男权主义以及美国梦的破灭所导致的进退两难的结局。它预示着现代美国个人、家庭、种族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以及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带来的毁灭性的后果。

    2018年04期 v.39;No.224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黑人身份与道德:阿米利·巴拉卡《纪念收音机》中的主题意义

    唐旭;

    《纪念收音机》体现了美国黑人诗人阿米利·巴拉卡对于黑人文化的思考:一方面,关于诗歌中的传媒力量和黑人身份,即二十世纪中期,以收音机为代表的传媒力量潜在地影响和控制着人们的注意力,美国黑人的身份受到收音机里的言论和流行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他们步入失去身份的迷途,分辨不出善与恶,找不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另一方面,关于诗歌中的传媒力量与道德主体,即当收音机作为即将消失的媒体,被新的电视技术取代的时候,诗人逐渐成熟,他开始理解诗歌中收音机的双重涵义——种族主义者通过收音机出售关于权利和道德的虚假承诺和虚构的黑人"影子"英雄通过收音机教诗人以及美国黑人把黑色的耻辱转变为对自我的一份来之不易的爱。

    2018年04期 v.39;No.224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面向儿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研究

    褚乐阳;谭悦;陈卫东;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代更替、多元文化冲击下面临着存续危机。儿童是民族文化延续的基础,面向儿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能够使其在数字时代重新焕发生机。基于对儿童认知特征、信息使用行为等方面的分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形式上可以采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交互式阅读资源,线上学习平台,移动端应用软件,互动式网络视频和传承空间的数字化辅助资源等形式;在面向儿童的非遗数字化传承路径上可以采取原生地传承,学校或传承基地传承,社区传承,博物馆传承,城市公共空间传承和利用网络虚拟空间传承等路径。

    2018年04期 v.39;No.224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文献综述与图书馆学

  • 新乡贤研究的文献综述

    李芬芬;陈稀奏;

    新乡贤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有着特殊的作用。从新乡贤的定义、价值发挥及现实路径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我们发现:大多数文献是从宏观视角分析乡村治理中新乡贤的作用;针对新乡贤的具体研究主要是应然性视角;研究方法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基于已有研究分析,对新乡贤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

    2018年04期 v.39;No.224 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 高校图书馆员的职场倦怠及其应对策略

    夏涵叶;吴戬;

    在馆员服务能力弱化、职业归属感缺失以及图书馆消亡论弥漫等因素的刺激下,高校图书馆员的职场倦怠日益明显,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而优化人才结构、更新服务模式、整合馆藏资源、打造第三空间、扩展阅读推介是其可行途径。

    2018年04期 v.39;No.224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书评

  • 楚官玺研究之力作——评邱传亮《楚官玺集释》

    张峰;

    <正>自罗福颐《古玺汇编》(下简称《玺汇》)之后,学术界对古玺印的关注越来越多,也涌现出了大量重要著作,比如吴振武先生的《〈古玺文编〉校订》、曹锦炎先生的《古玺通论》、施谢捷先生的《古玺汇考》等。《玺汇》首次将古玺印按照官玺、姓名私玺、吉语玺等排列,但并未进一步按照国别属性进行分类。随着古玺材料越来越

    2018年04期 v.39;No.224 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新时代新儒学新理念的一座丰碑——评《中国和合学年鉴(1988—2016)》

    邓胤龙;

    <正>近日在河北美术学院参加"和合学与中国哲学创新"学术研讨会,有幸得到徐刚教授主编的《中国和合学年鉴(1988—2016)》(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挑灯夜读,深有感悟: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身心的和谐,而且与

    2018年04期 v.39;No.224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朝气蓬勃的的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历经60年的发展,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了三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以学科促教学、以教学促科研,学术活动丰富多彩,科研成果日渐丰硕: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28篇,其中CSSCI收录16篇,EI收录1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社科课题1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师资队伍建设成果显著:拥有教授、副教

    2018年04期 v.39;No.22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1K]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正>《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投稿。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学术期刊和编辑出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促进本刊编辑出版工作规范化,敬请作者在赐稿时遵守如下规定:1.请按照《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排体例规范文章后,用A4纸打印,邮寄至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编:421002),并发送电子稿到本刊邮箱:hysyxb@263.net.作者也可以采取在线投稿方式投稿,网址:http://hysf.cbpt.cnki.net/EditorEN/index.aspx?t=1.

    2018年04期 v.39;No.224 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外国语学院三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

    一、"英语教学法"。该学科研究方向为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二语习得、教师行动研究等,教学、科研成绩显著: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多项省级课题;获得湖南省高校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省微课大赛"一等奖"各一次,"国培计划"获全省排名第五的好成绩。二、"翻译理论与实践"。该学科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持国家级课题2项,并与衡阳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翻译教学、文化外译等。该团队主,负责衡阳市政府英文门户网站的

    2018年04期 v.39;No.224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