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名栏——船山研究

  • 域外船山学研究与海外船山学的传播设想

    朱弘毅;朱迪光;

    域外船山学研究首先在日本展开,然后扩大到前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其中日本开展得早而且比较全面,涉及船山哲学、船山史学、船山经济学、船山文学等多个领域,其研究受中国船山学研究的影响,大都肯定王船山有爱国思想,是唯物论者,但在船山易学、伦理学、文学研究方面还是有一些创见;前苏联的船山学研究是域外船山学研究中较有成绩,出现了研究王船山哲学思想的专著,对中国国内的船山学研究也产生了影响;其他如美、英、法、德等亦开展了船山学研究,然比较零散;近一个世纪的域外船山学研究,有进展但进展不大,有影响但影响小,因此,要加强对海外船山学研究的跟踪与研究,要加强对船山著作与船山学研究著作翻译,要加强与海外学者的联系,尝试在海外开办船山学院。

    2017年05期 v.38;No.219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美籍华人学者陈荣捷的船山学研究

    吴戬;

    陈荣捷对船山的形上哲学、人生哲学的一些重要方面均进行了探讨,并刻画出船山激进与保守并存的二重思想性格,揭示了船山思想对清代与近现代哲学的影响。陈荣捷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新儒家的框架外,对船山学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审视与准确的定位,从而为船山哲学的国际传播与经典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05期 v.38;No.219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 论王夫之以“现量”论诗的弊端

    何良五;

    以"现量"论诗是王夫之极具创造力的诗歌批评方式,学者研究历来集中在探讨"现量"一词的诗学内涵,而忽视了这一佛教术语转接到诗歌理论中的种种不适。探讨船山以"现量"论诗与传统诗学理论的矛盾之处,分别从现量之"现在义""现成义""显现真实义"着手,分析其不足。"现在义"过于强调审美主体的身观限制而忽视了想象的作用;"现成义"将审美感知与审美传达混为一谈,忽视了诗歌创作中"比量""推敲"的作用;"显现真实义"将审美客体的真实置于审美主体之上,排斥夸张、虚构、想象等手法,不符合创作实际。

    2017年05期 v.38;No.219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王夫之《明诗评选》论袁宏道

    刘硕伟;

    袁宏道是晚明有重要影响的诗人,王夫之《明诗评选》给予高度重视。《明诗评选》概括了袁宏道诗作的直抒胸臆且意味隽永的审美特征,点明了袁宏道诗作俊逸疏放且深熨邃密的艺术风格,高度评价了袁宏道作品跻身唐诗而不愧的艺术水准。当然,对其缺点也有所指摘。《明诗评选》还论证了袁宏道的诗史地位,认为明代诗风凡三变: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复古派,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以钟惺为代表的竟陵派,在这三变之中,王夫之对复古派提出批评,对竟陵派极力贬斥,而对袁宏道则大加推崇。这是因为袁宏道的诗歌创作及诗学主张深契船山诗学。王夫之主张诗歌创作要传递一己真情,反对模拟和熟套,而袁宏道的诗歌创作正契合这一主张,特别是在用字和炼句方面,表现出去腐生新的鲜明特色。此外袁宏道与王夫之一样,既具有傲视千古、俯看时流的理论勇气,也具有见地非凡、取论公允的理论修养,并且不欲开宗立派,以成法缚人。

    2017年05期 v.38;No.219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历史学

  • 石头希迁墓塔的重新发现修复与南台寺的重建

    刘范弟;

    唐代著名禅师石头希迁墓塔是禅宗的著名祖塔,清代中期石头希迁墓塔"毁于樵牧,不可复识",直到光绪十六年才被重新发现和修复;石头希迁道场南台寺,由海印和尚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创建,是禅宗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的法源之地,自古被称为"天下法源",此寺也早在"清初就已湮没殆尽,无寸木片瓦"留存。随着石头希迁墓塔的重新发现和修复,"石头迁祖道场南台寺"的重建也势在必行。南台寺的重建,从开始筹备到最后完成,前后经历了15年之久。石头希迁墓塔的重新发现和南台寺的重建,是淡云禅师与其弟子妙见和尚努力的结果,尢其是妙见和尚,更是此两件功德的主要功臣。

    2017年05期 v.38;No.219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从《孟子》的“义”论解读其人性格特征

    朱雪芳;李亚玲;

    在孟子的思想观念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的"义"论。正因孟子的尚义思想,他整个人呈现出一种非凡的气概,也呈现出了传统知识分子宽阔博大的胸怀。在这一尚义思想的主导之下,孟子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刚毅、正直、炙热、强劲。而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在历史的流动中闪烁着光芒。对于当下来说,更是可贵的精神财富,能帮助我们解除精神的困顿,找回心灵的安宁。

    2017年05期 v.38;No.219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论刘梦鹏生平与《屈子章句》之成书

    庄婷婷;

    刘梦鹏一生经历了求学、著书、做官、辞官的过程。因史料不详,故鲜有学者涉及其生平并加以研究。据相关史料、文献佐证,刘氏生于雍正九年(1731)左右,卒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前,任饶阳县知县,为官廉洁,得百姓拥戴。关于《屈子章句》的成书,迄今无人作系统整理。据文献考证,《屈子章句》成书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八月前。清代学术背景重考据,但刘氏著作有意突破考据的领域而融合考据、义理、辞章于一体;于作者著作动机上,刘氏重在悲屈子之遭遇、驳自沉之冤屈、呈屈赋之善注;关于重要版本流传,对学者整理的现存版本提出质疑,《屈子章句》最早的版本应为刘氏手稿本,并简述现存的版本且比较不同版本间的异同。

    2017年05期 v.38;No.219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论唐代文人对南岳的地理感知

    严春华;

    南岳衡山成为有影响力的名山是始于隋唐,唐人对南岳衡山的咏叹和书写,对南岳文化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唐代文人在诗歌中表达自己对南岳衡山的地理感知,这体现在对衡山外在地理方位的感知,衡山内部地理意象的体验,以及衡山山岳文化的认知三个方面。

    2017年05期 v.38;No.219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经济学

  •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困境与化解路径

    肖黎;郑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其中我国农产品进口数额急速攀升,然而农产品出口却呈缓慢增长,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文章旨在研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困境,并对现今中国农产品出口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困境化解的有效路径。

    2017年05期 v.38;No.219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基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消费环境研究

    朱一凡;

    消费随机游走假说与消费过度敏感性是近年来消费理论争议焦点。居民消费行为遵循随机游走或制约于预期收入取决于消费环境中不确定性与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预防性储蓄行为,预防性储蓄行为与流动性约束是消费行为表现过度敏感的原因。通过可变参数模型计算中国居民的消费过度敏感系数(λ),得出中国消费者目前背离消费随机游走模式、表现消费过度敏感性。消费过度敏感性标志着我国消费市场尚未成熟;面临消费过度敏感性困境时,我国需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与社会保障。

    2017年05期 v.38;No.219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湖南省发展智慧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路径研究——以衡阳智慧医疗建设为例

    屈瑜君;戴其明;廖晓玲;周镕基;

    智慧城市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城市创新型的理念和模式,它通过将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有机结合,成为了推动城市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转型、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新动力。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医疗事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以衡阳的智慧医疗建设为例,针对现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此对智慧医疗实现路径进行探索,为湖南省发展智慧城市的智慧医疗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以期从智慧医疗建设方面推动湖南省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017年05期 v.38;No.219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语言学

  • 殷商甲骨文可识字构形分析(一)

    雷缙碚;

    由于近来甲骨文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往如《甲骨文字典》《甲骨文字诂林》等工具书自然就不能反映甲骨文字考释近二十年的进展,当然也就不能满足现今甲骨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需要。故此,有必要结合甲骨学界的新成果对甲骨文可识字逐一解说。现博采前贤时修的研究所得,对殷商甲骨文可识字的一部分(范围相当于《说文》第一卷)逐一作构形分析。

    2017年05期 v.38;No.219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 甲骨文“■”新说

    唐英杰;

    关于甲骨文中■、■、■、■等字的考释,历来意见有分歧;从字形以及其具体用法、同版卜辞性质等方面分析,可知几种字形均为一字之异体;其字应从李学勤、刘桓等意见,释为"■";其意义应与带有田猎性质的军事训练有关。

    2017年05期 v.38;No.219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新著国语文法》“句本位”思想的当代思考

    彭兰玉;王政祥;

    《新著国语文法》初版距今已近一个世纪,但即便在语法理论层出不穷的当代重新审视它,仍能看到它合理进步的核心价值并没有过时。首先,"句本位"思想的提出,是对传统"词本位"思想的创新;其次,"句本位"更符合人们语言习得的基本认知规律,有强大的解释能力;再次,"句本位"下的"图解法""实体词七位""凡词,依句辩品,离句无品"的观点或方法,有很深的认知理据,影响至今。

    2017年05期 v.38;No.219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红楼梦》间隔反复式四字格的语用功能

    王倩;

    《红楼梦》间隔反复式四字格大多应用于叙述性的话语及人物对话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几乎都青睐于这种格式的使用,借此来表达一定的意义,兼具音律美、对称美、表义显豁的语用效果。

    2017年05期 v.38;No.219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语言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用语探究

    张晓雨;

    当前日益发展的网络社会中,受到强势语言模因的推动,新兴网络用语不断衍生与传播。以模因论为基础,分析网络用语模因现象,可将网络用语细分为基因型与表现型两大模因类型。网络用语模因具有简洁性、形象性、多元性、亲和性等特点。

    2017年05期 v.38;No.219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文化研究与传播

  •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红楼梦》中菜肴英译的识解运作

    周维;

    文章简单介绍了《红楼梦》中的主要菜肴及其特点,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对比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一些典型菜肴的翻译,解释了杨宪益和霍克斯在翻译过程中内在的认知活动,探讨了造成两个英译本中菜肴译文差异的认知成因,希望有助于展示清朝时期我国的饮食文化风貌,同时也为弘扬和开发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提供参考。

    2017年05期 v.38;No.219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论朗读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何志红;

    文章讨论朗读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作用。朗读在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是不可或缺的。朗读能再现作品的思想情感,帮助学习者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和汉语言文字、中华文化建立情感联系。

    2017年05期 v.38;No.219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岭南文化负载词的语用翻译策略

    尹静;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岭南文化精品外译过程中,应该对文化特色词的翻译仔细斟酌并且形成统一的译本,才能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文章通过收集近现代的岭南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以及报刊杂志中的岭南文化特色词,从微观的层面探索这些文化特色词翻译的语用策略。笔者认为译者应该在充分理解源语的基础上,动态顺应文化融合大语境,采用异化加副文本为主,归化加副文本为辅的翻译策略,帮助岭南文化走向世界。

    2017年05期 v.38;No.219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葛浩文英译《红高粱》误读误译现象分析

    王素丹;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而中国文学外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如何提升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质量,并在"求同存异"原则下促使中西文明实现互识、互补、互动,成为翻译人员的当务之急。文章罗列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先生在英译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中出现的三十处误读误译现象,并简单地分析了导致其误读误译的原因。

    2017年05期 v.38;No.219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林语堂编译《老子的智慧》的策略及启示

    吕剑兰;郎勇;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林语堂的编译作品《老子的智慧》为个案研究对象,考察林语堂编译《老子的智慧》的宏观和微观策略,并揭示其编译实践对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和传播的重要启示意义。

    2017年05期 v.38;No.219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散文《匆匆》英译本的语言特点对比分析

    吕凌云;母海;

    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子特点方面差异巨大,这种巨大差异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选词准确贴切,完全表达作者的意思和情感。文章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匆匆》为例,通过对它四种英译本的阅读、研究,发现它们在词汇选择和句子处理方面各有千秋,这充分反映了译者不同的翻译功底、文学基础、审美情趣和美学素养;通过不同译文的对比赏析,不但可以提高对原文及译文的审美鉴赏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个人的翻译创新能力。

    2017年05期 v.38;No.219 138-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学科研究与中小学语文教学

  • 碎片与还原——初中古诗文教学新探

    朱迪光;

    通过对语文社初中《语文》教材研究,发现其所选文言文课文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绝大部分朝代,显然初中语文俨然有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体系,然而语文教材的编辑却出现了四种情况:同一作家或同一著作的作品分在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单元甚至不同册;同一朝代的文学作品分在不同的地方;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作品混编;作家作品知识散见于注释,因按课文出现的先后次序介绍,显得比较零乱;为解决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碎片化问题并还原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遵循这样的原则:唐宋宜细,明清宜特,先秦宜重,难易相宜。

    2017年05期 v.38;No.219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李振中;肖素英;肖小华;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关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训诂学能有效指导教师的古文教学;二是训诂学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古文阅读。这两个方面的探讨,对中学古文教学,尤其对当今强调必须提升学科研究与语文教学适配层次和适配水平的中学语文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017年05期 v.38;No.219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论初中记叙文文体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雷振华;全昌波;

    记叙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记叙文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记叙文时,必须建构此文体读写教学的系统性内容,并在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基本的读写能力。

    2017年05期 v.38;No.219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课文”性质问题的学术演变

    李山林;

    "课文"是语文课程特有的概念,它与语文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大纲时代的语文教育主要把"课文"直接当作"教学内容",但也开始认识到了"课文"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凭借和例子功能。学术界对课文的"内容说"和"凭借说"多有辩论,而对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的研究将课文性质问题的探讨推进了一大步。王荣生关于选文功能类型的理论将课文的价值功能辨析分明从而具有操作价值和实践意义。新课标用"文本"替代"课文"颇有深意。

    2017年05期 v.38;No.219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中学文理课本及其质量效能提升述论:以语文、物理课本为中心

    曾铁;

    提高国民综合文化素能和社会文明度,基础教育是要素和推手,中学乃要地。中学文理课本及品质是提升基教质量的基石与保证,课本的文化质量关系文化繁荣、绿色发展,关乎人的现代化和社会全面进步。课本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体现,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须力保文理课本品质。相关信息说明,拉高课本质量必需完善课本的文字、细节;生产课本的管理方、组织方、实施方,应健全、落实制度,要在全领域提拉课本品质、增大其教育效能。

    2017年05期 v.38;No.219 16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书评

  • 船山诗歌创作研究的新突破——评朱迪光教授专著《王夫之诗歌创作考论》

    唐红卫;唐婷婷;

    <正>朱迪光教授是湖南船山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全国知名的船山学研究专家;他在系统校注王夫之的诗歌后,趁热打铁,出版了新专著《王夫之诗歌创作考论》,在王船山诗歌创作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一、考论结合,言之有据王夫之的诗歌创作研究因为不是学术热点,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许多基础性学术问题尚未得到系统解答。朱迪光教授系统考

    2017年05期 v.38;No.219 17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湘语研究的新拓展——评罗昕如教授新作《湘语在广西境内的接触与演变研究》

    孙叶林;

    <正>湘语研究一直是湖南师范大学众多研究成果的重要部分。通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湘地湘语的整体情况及其内部各代表方言点状况基本上为学界掌握。非湘地湘语的生态如何?其中语言迁徙过程如何?它们与湘地湘语有哪些区别?在外地强势语言的影响下,它们发生了哪些变化?存在哪些语言规律?近年来,湖南师大罗昕如教授突破自我,大胆创新,其新作《湘语在广西境内的接触与演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017年05期 v.38;No.219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2017国际学术研讨会“船山学研究在国外”

    <正>由湖南省船山学社、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衡阳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2017国际学术研讨会"船山学研究在国外"在文学院会议室举行。国际中国哲学学会执行会长、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尔顿分校教授刘纪璐,韩国学者李相勋,湖南省船山学社、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专家、学者,衡阳师范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徐江清及文学院、

    2017年05期 v.38;No.21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学术研讨会

    <正>2017年6月16日,"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读书吧举行。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尔顿分校刘纪璐教授刘纪璐教授以"‘儒学析学化的契机:以分析哲学为传统中国哲学开生面"为题做主题发言。衡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朱迪光教授、科技处副处长徐江清教授及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部分

    2017年05期 v.38;No.219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下载本期数据